close

疑問一:影片當中周迅飾演的孫納常常會在睡覺時磨牙,設置這個細節是何用意?
陳可辛:我想借用這個細節展現“孫納”在年輕時,面對嚴酷現實的兩難選擇,表面上她看起來好像過得非常
瀟灑,其實她內心壓力很大───我曾經結識過這樣的女人,她壓力太大時睡覺就磨牙。

疑問二:片末有處經典鏡頭,周迅和張學友表演“空中飛人”時,在張學友選擇從高空中墜落以犧牲自己去成
全周迅,周迅眼中也跌落了一滴斷腸之淚,而且不偏不倚正滴在攝像機的鏡頭中間───這是不是用
電腦特技做出來的效果?
陳可辛:我們真冤枉!那個鏡頭絕對該算整部影片當中最難拍成的一個了,拍了三四天,拍了幾百遍。我們就
像在做物理實驗一樣,不停地在周迅和攝像機之間變換各種角度,好讓眼淚能夠落在鏡頭中間。倒真
是難為了周迅,因為人在倒立的狀態下身體是會很不舒服的,但她還是能說哭就哭出來。

疑問三:起用池珍熙來演繹片中游離事外的“說書人”只是為了爭取更大份額的海外市場?
陳可辛:那個角色最早定的是劉德華來演,後來檔期原因他沒有演。用池珍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需要一個至
少在外形上看起來就跟學友和周迅他們有一定“距離”的外籍演員,來配搭“說書人”的特殊身份─
──“他”是游離在故事之外的旁觀者,與別的角色反差越大越有可信度。另一方面他的肩膀很寬,
給人一種可以依靠和信賴的感覺,很合適這個角色身上那種“天使”一樣的氣質。

疑問四:影片當中為什麼反複出現齊秦的歌《外面的世界》?
陳可辛:這是我個人拍電影時的一種偏愛,就是在電影里放一些經典的老歌,《甜蜜蜜》里我放進了鄧麗君的
《甜蜜蜜》,《金雞裡我放進了陳百強的《一生何求》。這個電影是講“回憶”的,我覺得用《外面
的世界》很容易讓人找到“以前”的感覺。

疑問五:跟張學友比起來,周迅和金城武演唱的功力有些遜色,難道在拍攝之初就沒有考慮過選一些唱功相對
平衡的演員?
陳可辛:周迅是我見過的極少數能把流行歌曲唱得像表演時的道白一樣有韻味和韻律的女藝人,所以我堅定地
認為“孫納”的角色非她莫屬。金城武可能唱得不算好,但他嗓音條件很渾厚,我聽著覺得不錯。

疑問六:“孫納”到底選擇了張學友飾演的“導演聶文”,還是選擇了金城武飾演的“初戀情人”?
陳可辛:對於感情,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人的選擇。電影也是如此。我把《如果‧愛》處理成這樣一個開放式
的結局,就是想多留一些“自我發揮”的空間給觀眾去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mbeccafish 的頭像
    imbeccafish

    C'est la vie

    imbecca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